优德体育在线

您的位置: 首页  资讯  媒体

【南京晨报】九旬中医孟景春 坐地铁到仙林门诊


人物简介:孟景春,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,著名中医学家、中医内科学专家,江苏省名中医,1992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

一头银发,几簇长寿眉,93岁的孟景春虽然身体还算硬朗,但是年龄分明写在脸上。老爷子闲不住,这么大年龄,一周三次上门诊,其中一次还要从汉中门坐地铁到仙林,令周围人叹服。孟景春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趁身体还行干点事情,这样心里安定。


望闻问切  问诊慢条斯理

昨天上午,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国医堂,记者见到孟景春。老爷子正在给一个孩子看病,一边询问一边认真地书写病历。

孩子经常莫名出汗,耳朵也会烧热,两年了没有找到病因。“舌头伸出来我看看”、”鼻子干不干”、“睡眠怎么样”,孟老耐心地望闻问切,慢条斯理,认真严谨。看到孟老这么和蔼,原来拘谨的孩子也笑起来。足足问诊了15分钟,孟老才动手开药方,又询问家长:“孩子能吃苦药吗?这药比较苦。”

看惯了名医飞速问诊的场面,孟老如此细致,让患者都不太习惯。孟老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,老师经常教育他们,不要妄下结论,给人看病治疗要有敬畏之心,这一点在老师身上践行得很好。


体谅患者  坚持看完病再吃饭

在南中医,孟景春被老师们称作“铁杆老中医”。年过九旬的他,一周三次亲自上门诊。

跟随孟老抄方的学生心疼地跟记者“抱怨”,孟老看起病来总是废寝忘食,时常从早上8点一直看病看到下午3点多,特别是对于一些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,他体谅人家路途遥远,即使在吃饭,都要把饭碗放下,给患者看完了才吃。提到这一点,孟老笑言:“吃饱了影响思考,所以还是看完病再吃饭比较好。”

一周三次门诊,其中一次在仙林。那是一个学生自己创业开的诊所,孟老纯属友情支持。“学生自己创业,哪会有人看病。我去帮帮他,先把人气吸引过来。”这么大年龄跑这么远,总让人不放心,老爷子则轻描淡写地说:“不是有地铁吗?”


诊金不变  曾多年只要20元

许多人都不敢相信,孟老这样的名医大家挂号费一直在初诊20元、复诊15元维持了很多年。直到近几年,为了控制门诊量、减轻他的工作负担,在医院的强烈要求下,孟老这才同意把挂号费调整为初诊40元、复诊30元。可是来找孟老求诊的患者依然络绎不绝。直到今年9月初,孟老身体实在有些不堪重负,这才把诊金调到100元。提及此事,孟老只是一笑,“我看病目的不是挣钱,我拿着工资已经够了。”

孟老用药很精简,坚持“小处方”,如非必要,绝不用贵药、奇药。他曾遇到一位20多岁腿部水肿、多处求诊治疗不愈的患者,起初,对于他开出的不满10元一服的方子很不满意,将信将疑。孰料一个疗程下来,顽疾几乎痊愈,当即送来了“中医泰斗,今世华佗”的锦旗。


攒了17本存折  孟老全捐给学生

请孟老到仙林坐诊的学生叫孙龙,视孟老为知遇恩师。孙龙毕业时找不到理想工作,萌生了自己开一家中医诊所的念头,想请孟老坐镇。孟老爽快地说,“只要你开,我就过来!”听说孙龙创业资金紧缺,孟老又翻箱倒柜找出多年积蓄帮助他。

“你想象不到,像孟老这样的名医大师,家里却异常简陋,除了到处是书,只有一个破旧的写字台。孟老用的包,外面的皮都磨破了也不肯换!”孙龙有些激动。

2009年,孟老主动联系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,拿出20万元捐给学院里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中医学子。17本存折!都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、辛苦积攒的积蓄,其中最少的一本甚至只有1000元。在给奖学金命名的时候,孟老坚决不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,最后命名为“树人奖”。2013年,孟老再度拿出50万元,在学校设立了“临床带教奖”,专门用于奖励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。这一次,他对学校唯一提出的要求仍然是——“不要宣传这个事情。”

“我常常想,什么叫安度晚年,有两种形式。有的人吃吃喝喝逍遥自在就是安度晚年。我觉得这样不大充实,只要我还有一分力量,我就要尽一分努力,这样就比较有意义。”孟老说,只要身体允许,他还会坚持坐诊下去。


孟老推荐 “保健十六宜”

93岁的孟景春耳聪目明,精神矍铄。谈到养生之道,他给大家推荐《勿药元诠》中的“十六事宜”:

发宜多梳,面宜多擦;

目宜常运,耳宜常弹;

舌宜抵腭,齿宜数叩;

津宜数咽,浊宜常呵;

背宜常暖,胸宜常护;

腹宜常摩,谷道宜常撮;

肢节宜常摇,足心宜常擦;

皮肤宜常干沐浴,大小便宜闭口勿言。


记者  王晶卉 摄影报道


首发:

南京晨报(2014年12月11日A13版):

http://njcb.xhby.net/mp3/html/2014-12/11/content_1168613.htm



发布时间: 2014-12-11  | 通讯员: )  | 责任编辑:  | 浏览次数: 616  
[ 回到顶部 | 回到新闻中心 ]